2023年8月20日-23日,“微瑞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在浙江大学举行。由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化学强基班学生程嘉硕、孟祥玉和邓可妍组成的代表队(指导教师:王秀云、倪钧)荣获全国特等奖。这也是自2019年该赛事启动以来,我校代表队第三次获全国特等奖。
大赛是由中国化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的一项全国性化学实验竞赛,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是化学类全国A类竞赛。该项赛事分为地区选拔赛和全国总决赛,规模巨大,项目众多,竞争极其激烈。
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445所高校的1076支队伍参赛,经过前期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七大赛区的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等90所高校的90支队伍晋级总决赛,入围全国总决赛项目比例仅为8%。
此前于7月4-6日在黑龙江大学举办的东北赛区比赛中,大连理工大学选送的三支队伍中程嘉硕、孟祥玉和邓可妍组成的多彩超铜变变变队(新创实验,指导教师:王秀云、倪钧)和王一鸣、吴浩宇、赵铭宇组成的“EDTA铁钠攻坚”队(改进实验,指导教师:王秀云、宿艳)均荣获东北赛区一等奖,由舒适、张师卓、刘鑫磊组成的“Chem DSSC”(科普实验,指导教师:于泽、潘玉珍)获东北赛区二等奖。多彩超铜变变变队在第一轮小组答辩中排名第一,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并斩获特等奖。
获奖作品为多彩超分子铜配合物制备实验,该实验项目将学科前沿超分子化学理论引入本科实验教学,开创了探讨关于分子间氢键等相互作用的实验内容,以价格低廉的[氮,氮-双(2-氰基乙基)氨基]吡啶盐酸盐(简称CEAP盐酸盐)为配体,通过调控溶剂极性、离子浓度等改变微环境,从而制备具有不同超分子结构的铜配合物。尤其通过Jahn-Teller效应可使得铜配合物具有不同的颜色,从而将复杂的超分子结构具象化和可视化。该新创实验层次化设置了晶体制备、晶体转化、晶种诱导结晶等实验内容,拓增了结构解析内容,实验现象直观、色彩丰富、内容前沿、技术先进,易于实施,是非常理想的本科生教学实验。
多年来,化学学院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有多项竞赛获奖作品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推动了我国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彰显了我校师生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