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新闻 >> 正文

聚焦化学学科前沿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张大煜学院稳步推进教师科研

2020-10-13  点击:[]

    当今的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国内外深刻复杂的变化。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质量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方式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张大煜学院自2019年独立运行以来,紧紧围绕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发展方向,聚焦学科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院师生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秉持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与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

在科研项目方面,多个项目获批,人均超过一项。段春迎院长为带头人的“仿生识别与超分子催化创新团队”获批辽宁省“兴辽英才”项目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叶智识和林禄清两位特聘研究员分别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青年拔尖人才;此外,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项和面上项目4项获得资助。

在科研进展方面,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论文均发表在顶级期刊上段春迎教授课题组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20, 49, 5561-5600)上以“Electron transfer in the confined environments of 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supramolecular systems”为题发文,阐述了金属-有机超分子限域空间中的电子转移过程,为今后限域空间内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及相关催化剂的理性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王敏特聘研究员在生物质催化转化领域取得系列进展,创新性地利用光催化的方法,实现了室温条件下生物质裂解制备甲醇和合成气,相关成果于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 11, 1083),此外还受邀撰写了木质素转化综述性工作,深入分析和总结了目前木质素解聚面临的挑战,归纳总结了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取得的研究进展(Adv. Mater. 2019, 1901866);叶智识特聘研究员设计一锅法无金属催化的联烯和双胺化合物的形式[2+4]/[2+5]/[2+6]环加成反应合成哌嗪、1,4-双氮杂庚烷和1,4-双氮杂辛烷,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 9, 721);朱楠特聘研究员课题组在智能可穿戴电化学传感领域取得重要系列进展,成功开发了基于新颖丝网印刷阵列的可穿戴传感器,并通过智能手机对过氧化氢和酶反应底物进行实时远程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分析化学类国际权威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9, 144, 111637-111643),此外还发展了可穿戴气液双功能甲醇传感器(ACS Sens. 2019, 4, 152; Anal. Chem. 2020, 92, 5897-5903);石磊特聘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Science(2020, 11, 839-844)上发表了题为“发表了题为“1, 839-844tion spirocyclization of epoxidestion of eptitanocene and photoredox catalysis 的研究论文,首次报导了光催化条件下生成Cp2Ti(III)Cl试剂并应用于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在加快科技创新、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尤其需要优化科研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在基于校所共建的科研育人机制建设中,2020年初,大连理工大学张大煜学院星海书院应运而生,学生以大连理工大学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物理空间为主轴,以项目平台的科研交互为半径,以成长学习“家文化”的系统构建为内容,形成了一体系、两空间、三推进的多维保障教育链,确保学生具备实现大学期间目标定位的现实基础。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未来,张大煜学院将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以教师队伍的科研实力为牵引,以科研成果发表为契机,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努力推动学院发展,实现新的历史跨越,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和科技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上一条:张大煜学院召开学生生活委员会议推进寝室卫生工作开展 下一条:张大煜学院举行大煜讲坛解读《民法典》

关闭